近日,中央空管委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低空产业适航认证标准化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当前,低空经济正蓬勃发展,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全行业共同努力穿越“迷雾”。
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丰硕,电池技术、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不断突破。以eVTOL为例,这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需跑道即可起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与传统航空器不同,eVTOL采用了大量创新性设计,缺乏可供借鉴的工程经验和案例,全球尚未形成专门针对其适航审定的系统性规定。目前,eVTOL的取证大多只能通过“一事一议”“专项审定”等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周期长、成本高,还影响了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适航标准体系的缺失只是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复杂,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审批流程烦琐,影响了低空飞行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不足,通用机场数量和分布难以满足需求,起降场、通信网络、充电设施等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此外,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增加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飞行安全风险逐渐上升,飞行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而且,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大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不够紧密,商业模式创新难度大,市场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不过,低空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诸多机遇。近期,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海南省、浙江嘉兴平湖市等地围绕企业引进培育、基础设施建设、航线开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通用机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不断增长,起降场、测试场等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增加。产业链方面,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中游飞行器制造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下游应用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低空领域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协同合作,形成更加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区域协同的特点,各地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低空经济时代,空域资源很可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面对挑战与机遇,低空领域需要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和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提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