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监管趋严、城商行异地扩张受限的背景下,江苏银行获批设立宁波分行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此次分行设立通过收购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改建而成,成为业内罕见的跨省收购村镇银行组建分行的案例,为城商行异地扩张提供了新思路。
一、事件背景:收购改建的“破冰”之举
2024年5月24日,江苏银行公告称,收到宁波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其宁波分行开业。此次分行设立的特殊性在于:
- 模式创新:通过收购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改建为一级分行,而非传统新设分支机构模式;
- 时间脉络:议案于2023年11月获董事会通过,因涉及商业保密及监管审批,直至2024年5月才披露;
- 标的概况: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原由盛京银行100%持股,2024年2月盛京银行挂牌转让全部股权(底价1.2亿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该村镇银行总资产2.04亿元,营业收入423.87万元。
二、监管环境:城商行异地扩张的“紧箍咒”
城商行异地扩张长期受严格监管:
- 2011年:原银监会明确将内控机制作为城商行新设网点审批重点,跨省设立分行审批大幅收紧;
- 2016年:原银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城商行原则上不允许跨区域展业,仅参与化解高风险机构例外;
- 2020年:《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明确区域性商业银行属地经营原则,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
在此背景下,江苏银行获批设立宁波分行显得尤为特殊,反映出监管对“改革化险”导向下创新模式的审慎支持。
三、模式特点:跨省收购的“三重逻辑”
-
路径创新:
- 传统模式下,城商行跨省设立一级分行需先在省会城市设立一级分行,再按二级分行规格报批目标城市网点,后续提级;
- 此次江苏银行通过收购村镇银行直接组建一级分行,简化了流程,体现了监管对“化解风险+异地稳健经营”模式的认可。
-
资源整合:
- 宁波分行承接原江北富民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约20名员工,保障业务平稳过渡;
- 类似案例包括哈尔滨银行收购重庆市酉阳融兴村镇银行并设立三家支行,均体现资源整合逻辑。
-
政策信号:
- 业界猜测城商行异地扩张禁令是否松动,但多数观点认为此类模式仍将遵循“一事一议”原则;
- 监管审批需充分考量风险化解效果,未来仅具备改革化险价值的方案可能获批。
四、战略意义:江苏银行的“长三角深耕”
-
市场潜力:
-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2024年GDP突破1.5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为江苏银行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
业务优化:
- 截至2024年3月末,江苏银行总资产约4.46万亿元,与北京银行差距不足百亿元,但存贷款业务增速(信贷10.67%、存款12.83%)落后于头部城商行;
- 设立宁波分行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存贷款业务竞争力,进一步深耕长三角市场。
-
财务表现:
- 2024年,江苏银行实现营收808.15亿元(同比+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10.76%),关键业务数据表现亮眼,但异地扩张仍是其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抓手。
五、行业影响:改革化险与异地扩张的平衡
-
风险化解新思路:
- 江苏银行模式为村镇银行市场化退出与城商行扩张需求提供了结合点,有助于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 未来,此类模式可能成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路径之一,但需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
政策展望:
- 城商行异地扩张政策短期内难以全面放开,但“一事一议”的口子或为创新模式留出空间;
- 银行需持续提升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能力,以适应监管环境变化。